君联资本执行董事蔡大庆博士表示,调查结果显示,信达拥有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市场前景良好的产品链,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厂房。
电子病历供应商们期待,借助苹果公司的影响力,消费者或许能够把电子健康记录仪带进医生办公室。极少病人要求在APP和设备中分享数据,这一事实并不意外
不过,实施过程中难度极大,尽管有保险保费折扣以及苹果、谷歌和三星等品牌的推动,而最大的原因还是像其他高科技努力一样,移动医疗工具的宣传、认同、使用和推广也需要时间和知识。有多少病人提问过,关于移动医疗设备访问电子病历的相关问题?美国《福布斯》杂志官网最近刊出美国Practice Fusion公司完成的一项新调查结果,对连接医疗数据活动的移动医疗设备和方法,感兴趣的病人并不多,只有极少数病人要求在APP和设备中分享数据。这些反馈信息有助于该公司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但是Epic系统公司(Epic Systems Corporation)、Cerner CERN公司和Athena health电子病历公司已经做到这一点。当被问及对最新调查结果的看法时,霍华德说:我们关注的是钱。
事实上PracticeFusion公司CEO瑞安?霍华德本人至今尚未将自己的电子病历与Health Kit整合。医生们最不情愿做的事情,或许就是查看实用性尚存疑虑的大量数据。此时,周嘉琳引入了现天江药业的第一大股东上海家化,天江药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以每年40%左右的高速在持续增长。这也是周嘉琳提到的发展中药配方颗粒中所遇到的最大阻力,她承认,创业过程中最让她认为艰难的地方并不是资金上的捉襟见肘,也非技术上的难以突破,而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与用药传统博弈时的乏力与无奈。天江药业:只欠东风江阴天江药业认为其在中药配方颗粒这块市场中拥有的优势毋容置疑,其对于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的探索已经历时18年,拥有630个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目前产品市场占有率在60%~70%,且每年仍以30%的速度递增。最重要的是,盈利能力非常好。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试点企业,天江药业的生产与销售都在严格的管理下进行。原料选择作为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的上游,最为关键。
在保障原料药质量上,天江药业的积极尝试值得借鉴,公司将业务范围延展到产业链上游,建立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制定了原料标准,并对大部分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实行原产地收购。只用10年,就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天江药业正在试图统一的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与质量标准,2008年,天江药业与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份额第二的广东一方制药合并组建新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广东一方成为天江药业的全资子公司,目的就是为了让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达到一致。2.jpg标准之争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生产之前,业界的质疑主要表现在,如何对中药配方颗粒在从原料选择、生产工艺到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监管。
未曾想到,天江药业成长为一匹黑马。2014年半年报显示,中国中药营业收入12.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4.3%。之后天江药业稳步发展,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左右。这种看似冒险的方式背后彰显出周嘉琳对天江药业的信心,她知道天江药业已经做好准备。
公司2011年~201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2.47亿元、18.92亿元和25.08亿元。天江药业净利润由2001年末的645万元,飙升至2013年末的5.46亿元(2014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8亿元),12年时间成长了近85倍。
但现实情况是,这些企业各自为政,致使标准迟迟不能出台。中药配方颗粒在生产制造中的最大问题是,至今仍没有一部被多方认可的生产标准出台。
市场销售的成倍增长,使得天江药业不得不扩建新厂以满足市场需求,但前5年的所有销售收入都用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研发与技术改进,再建新厂已无能力。当初3724万元的初始投资,已经溢价为21.93亿至24.31亿元,足足增长了58倍至65倍。简单来说,天江的价值在以下几点:国内仅五家中药配方颗粒企业中最大的一家,占据了这一市场的半壁江山。医药史上最大收购:国药83.46亿吞天江药业81.48%股权 2015-01-29 08:41 · 李亦奇 1月27日,国药集团旗下的港股平台中国中药发布公告称,拟最多83.4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天将药业81.48%股权,收购资金来源于股本及债务融资。据天江药业的公开资料:主要从事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发和生产,当前生产约700种单味药配方颗粒,其为CFDA批准的首家从事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制造企业之一、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之中药饮片改革试点单位及首家获得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中药配方颗粒制造商。一方药业被天江合并后,这一市场仅剩5位参赛选手。
这个金额超过了拜耳并购滇虹的36亿元,也刷新了绿叶并购嘉林的63亿元,那么问题来了?天江是谁?中国中药为何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只为将这家业界知名度并不高的药企收入囊中?早在2010年,E药经理人即就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做过系列报道,详见文后链接。虽然像所有新生事物一样,中药配方颗粒最终被政府与市场彻底接受也许仍需时日,但在中药配方颗粒进入多省医保报销范围后,天江药业作为专注于中药配方颗粒领域的前瞻性企业,未来成长性值得期待。
1月27日,国药集团旗下的港股平台中国中药发布公告称,拟最多83.4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天将药业81.48%股权,收购资金来源于股本及债务融资原料选择作为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的上游,最为关键。
只用10年,就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据天江药业的公开资料:主要从事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发和生产,当前生产约700种单味药配方颗粒,其为CFDA批准的首家从事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制造企业之一、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之中药饮片改革试点单位及首家获得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中药配方颗粒制造商。
在保障原料药质量上,天江药业的积极尝试值得借鉴,公司将业务范围延展到产业链上游,建立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制定了原料标准,并对大部分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实行原产地收购。业内人士指出,医生受传统中药共煎方式的长期认知,对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单煎成方,合并冲服能否达到共煎的效果已经存在疑虑,如果再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结果会使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无据可依。伴随着天江药业业绩的迅猛增长,上海家化持有的天江药业这部分股权亦水涨船高。如果药监局对于试点企业的口子不开,即这个市场竞争对手就这么五位。
7月3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无锡组织召开了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上,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发表重要讲话,肯定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方向,或表明政策东风即将到来。但现实情况是,这些企业各自为政,致使标准迟迟不能出台。
磨剑18年天江药业创建于1992年,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最早从事中药配方颗粒的试点企业,创始人周嘉琳曾在江阴中医院工作十几年,深切了解中药在临床应用上,相比于西药在用药及时性上的劣势。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试点企业,天江药业的生产与销售都在严格的管理下进行。
此外,中国中药称,将以3.6亿元的价格出售子公司中泰生物科技,所得款项用于收购江阴天江药业。这也是周嘉琳提到的发展中药配方颗粒中所遇到的最大阻力,她承认,创业过程中最让她认为艰难的地方并不是资金上的捉襟见肘,也非技术上的难以突破,而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与用药传统博弈时的乏力与无奈。
简单来说,天江的价值在以下几点:国内仅五家中药配方颗粒企业中最大的一家,占据了这一市场的半壁江山。与广东一方药业的合并虽然夯实了天江药业在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制定中的发言权,但眼下更为燃眉的问题是,不止针对天江药业,而是整个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在临床应用上不被全面认可。2014年半年报显示,中国中药营业收入12.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4.3%。净利润分别为2.93亿元、4.18亿元和5.46亿元。
2.jpg标准之争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生产之前,业界的质疑主要表现在,如何对中药配方颗粒在从原料选择、生产工艺到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监管。虽然2001年SFDA颁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中药配方颗粒从2001年12月1日起,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实行批准文号管理。
虽然像所有新生事物一样,中药配方颗粒最终被政府与市场彻底接受也许仍需时日,但在中药配方颗粒进入多省医保报销范围后,天江药业作为专注于中药配方颗粒领域的前瞻性企业,未来成长性值得期待。在周嘉琳的带领下,天江药业已经初步建立了300多个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且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销售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十多个省。
这个金额超过了拜耳并购滇虹的36亿元,也刷新了绿叶并购嘉林的63亿元,那么问题来了?天江是谁?中国中药为何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只为将这家业界知名度并不高的药企收入囊中?早在2010年,E药经理人即就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做过系列报道,详见文后链接。此时,周嘉琳引入了现天江药业的第一大股东上海家化,天江药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